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3年第20期
编号:13149820
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及带伤运动现状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0月15日 叶静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调查四川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的现状,并对他们运动损伤的性质、病程、运动能力丧失程度进行梳理,重点分析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带伤运动的情况和原因。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30名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进行统计分析;采用访谈法,对各专家、教师、教练员请教和对体育专业学生的访问收集相关信息。 结果 在不包括擦伤、挫伤的情况下,急性损伤占总数的49.6%,远大于慢性损伤的22.1%的比例;中度损伤所占比例最大,为57.5%,轻度损伤和重度损伤后分别占32.7%和9.8%;65例调查对象在发生中度损伤后,竟有21例(32.3%)选择了继续正常训练,完全无视伤情,还有12例(18.5%)完全停止了训练计划,只有32例(49.2%)选择局部训练,中度损伤后采取不同运动态度的原因各异,并且带伤运动的原因与运动能力丧失程度、不同运动水平、不同运动项目、不同时间段等因素有关。 结论 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率高;损伤后带伤运动普遍,中度损伤后不科学的带伤运动且其比率高的现象尤其值得重视。

    [关键词] 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带伤运动;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 R6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20-151-04

    随着学校体育的不断改革,终身体育意识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生投入到体育运动中来。但是,运动损伤的不断发生却始终威胁着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运动损伤更是体育专业学生的头号杀手,不仅给日常生活、身心健康造成影响,还干扰和制约他们专业技能的发展。许多体育专业学生在发生运动损伤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忽视病情或强忍伤痛继续运动,导致急性损伤转慢性损伤,轻度损伤变重度损伤。本研究对四川省两所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和带伤运动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为早期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和今后医务监督提供参考依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